服務熱線
4006-598-119
氣體滅火系統防護區泄壓裝置, 是指當氣體滅火系統中的滅火劑噴放時, 防護區內的壓力值達到規定值時自動開啟泄壓的裝置, 簡稱泄壓口, 也稱自動泄壓裝置, 一般安裝在氣體滅火系統保護區外墻。
1、防護區應設置泄壓口,并宜設在外墻上,其高度應大于防護區凈高的2/3。當防護區設有防爆泄壓孔時,可不單獨設置泄壓口。(《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》(2010版) GB/T50193-1993 3.2.6 推薦性條文)
本條規定泄壓口宜設在外墻上,其位置應距室內地面2/3以上的凈高處。因為二氧化碳比空氣重,容易在空氣下面擴散。所以為了防止防護區因設置泄壓口而造成過多的二氧化碳流失,泄壓口的位置應開在防護區的上部。
國際和國外先進標準對防護區內的泄壓口也作了類似規定。例如,ISO 6183規定:“對封閉的房屋,必須在其更高 點設置自動泄壓口,否則當放進二氧化碳時將會導致增加壓力的危險”。BS 5306規定:“封閉空間可燃蒸氣的泄放和由于噴射二氧化碳引起的超壓的泄放,應該予以考慮,在必要的地方,應作泄放口。”
在執行本條規定時應注意:采用全淹沒滅火系統保護的大多數防護區,都不是完全封閉的,有門、窗的防護區一般都有縫隙存在,通過門窗四周縫隙所泄漏的二氧化碳,可防止空間內壓力過量升高,這種防護區一般不需要再開泄壓口。此外,已設有防爆泄壓口的防護區,也不需要再設泄壓口。
《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》對于泄壓口的規定,即一般需要設置,但防護區存在門窗的,可不設置泄壓口。
2、防護區應設置泄壓口,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泄壓口應位于防護區凈高的2/3以上。(《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》 GB50370-2005 3.2.7 強制性條文)
防護區需要開設泄壓口,是因為氣體滅火劑噴入防護區內,會顯著地增加防護區的內壓,如果沒有適當的泄壓口,防護區的圍護結構將可能承受不起增長的壓力而遭破壞。有了泄壓口,一定有滅火劑從此流失。在滅火設計用量公式中,對于噴放過程階段內的流失量已經在設計用量中考慮;而滅火浸漬階段內的流失量卻沒有包括。對于浸漬時間要求10min以上,而門、窗縫隙比較大,密封較差的防護區,其泄漏的補償問題,可通過門風扇試驗進行確定。
由于七氟丙烷滅火劑比空氣重,為了減少滅火劑從泄壓口流失,泄壓口應開在防護區凈高的2/3以上,即泄壓口下沿不低于防護區凈高的2/3。
《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》對于泄壓口的設置比較強硬,屬于強制性條文,由此開始,泄壓口成為氣體滅火系統的配套必備設施。
3、防護區下列安全設施的設置應符合設計要求:門窗設有密封條的防護區的泄壓裝置。(《氣體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》 GB50263-2007 7.2.2)
到驗收規范,只針對門窗設有密封條的防護區的泄壓裝置,言下之意即門窗沒有密封條的防護區就......你懂的。
再到《消防設施通用規范》GB55036-2022的橫空出世,直接廢止了《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》 GB50370-2005防護區設置泄壓口的強條,并直接作出防護區維護結構需滿足耐超壓的性能:
4、全淹沒氣體滅火系統的防護區應符合下列規定:防護區圍護結構的耐超壓性能,應滿足在滅火劑釋放和設計浸漬時間內保持圍護結構完整的要求。(《消防設施通用規范》GB55036-2022 8.0.2)
換言之,即氣體防護區的圍護結構必須滿足耐超壓性能,也就無需設什么泄壓口。常見的一些電信機房,喜歡采用玻璃隔墻作圍護結構的,需拿出其滿足耐超壓性能的證明文件,否則可能影響消防驗收的通過。